郑培民——湖南省委原副书记

  【人物事迹】

  生老病死每天都在人世间发生,并非每一桩都会引人瞩目。但是,2002年3月郑培民的逝世,却在三湘四水掀起了不小的波澜。他的骨灰运回长沙的时候,上千名干部群众自发赶到机场,列起了哀悼的长队;他逝世的消息传到湘西的时候,这里的群众自发地按照当地风俗为他举行了传统的路祭。

  究竟是什么原因,使得郑培民赢得了人们如此真诚的尊敬和深切的怀念。2002的中国各大媒体,纷纷把追寻的目光投向了一个已经远去的背影。郑培民是于2002年3月因病逝世,但却以三件遗物和一句遗言让无数人为之感动。这三件遗物是:一个防腐账本、一本廉政纪录和几十本日记。他最后的遗言,是一句普普通通的话语:不要闯红灯。有人说,这平平常常的五个字,正是郑培民一生官风人格最好的总结和诠释。他从来不搞特殊化,从来不做违规事,两袖清风做了几十年官,光明磊落做了一辈子人。

  他是一个高官, 但他更像一介平民。他是一个深爱妻子和儿女的普通男人, 他更是一个忠心耿耿的人民公仆。为官数十载,他从未用权力谋过半点私利,为官数十载,他没有一件放不到桌面上的东西。

  郑培民,原湖南省委副书记、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。二〇〇二年三月,因突发心脏病在京逝世,年仅五十九岁。

  在湘西的大山深处,流传着一首这样的苗歌,唱的是当年郑培民带领群众修路致富的故事。郑培民曾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担任州委书记,他爬过湘西最难爬的山,走过湘西最难走的路,去过湘西最穷的村子,住过湘西最穷的人家。湘西是湖南最穷的地区之一,为了尽快解决群众的温饱问题,郑培民在这进而大力推广粮食新品种新技术并且经常亲自下田示范。有一次连日劳作之后,郑培民体力不支,摔下了三米多高的田埂。湘西永顺县雨龙村村民彭国民:当时他浑身是泥巴,脑壳顶上都是泥巴糊子,我们就想办法给他冲洗,当时确实心里很难过,那么大一个领导给我们摆秧,又受了伤。这一年,郑培民添了一项病症,脑震荡。但也就是这一年,湘西粮食产量翻了一番,实现了自给有余。在湖南常德地区,人们记忆中的郑培民,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省委领导,而是一个和他们一起找沙袋、堵缺口的抗洪战友。一九九八年夏天,长江流域洪水泛滥,常德安乡县堤垸溃决,灾情严峻,时任省委副书记的郑培民在这里和受灾群众并肩抗洪,度过了八十多个艰苦卓绝的日日夜夜。郑培民在湖南先后担任过湘潭市委书记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委书记和省委副书记,无论在哪里做什么书记,有两个雅号始终跟随着他,一个是三不书记——说他不唱高调,不做表面文章,不搞政绩工程;一个是三民书记——说他爱民、亲民、一心为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