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会是人与人相互关系构成的整体,人与人关系诚善和谐的程度,是衡量社会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。有句话说得好:幸福并不取决于财富和权利,而是取决于你和周围人的融洽相处。青年警察要带头倡导良好社会风气,首先要处处与人为善,热诚关爱他人,以善意的态度和他人建立起和睦相处的和谐氛围。
一是要心存大爱,怀着善心。马克思曾经说过:“真诚的,十分理智的友谊是人生的无价之宝。”与人为善包括两个层面——善心和善行。善心是善行的内在动力,善行是善心的外在表现。善心,就是高尚的灵魂、仁厚的品德。心灵美,行为必美。相反,倘若内心卑鄙阴暗,那就必然总在算计别人,即便偶然“行善”,也只能是伪善而已。善心,就是爱心。心存大爱,自然胸怀宽广,志向恢弘。青年警察希望周围的人善待自己,首先应该善待别人,只有与人为善,才能培育爱与善的氛围,要共同创造和谐温馨的环境。
二是要严于律己、宽以待人。严于律己是一种力行道义、修身重德的美好人格特质。青年警察要想提高与人为善人素质,就必须用“君子”严己宽人的待人美德修养自己,努力做好“严以克己”,发扬中华“非礼勿视、非礼勿听、非礼勿言、非礼勿动”的传统美德,努力克制自己的欲望和不端言行,自觉遵守道德规范。努力做好“严以慎独”,个人独处时更要严格要求自己,保持正念,防止错误思想及私欲邪念滋生。努力做好 “严以宽人”,发扬中华“躬自厚,而薄责于人”、“己所不欲,勿施与人”的传统美德,对自己要严格要求,对他人则要宽以待之,不念旧恶、不计前嫌、不苟求他人;努力做好诚实守信,言行一致,言必信,行必果,以“善行”为桥梁构筑起与他人良好的人际关系。
三是要相互尊重、相互支持。坚持与人为善,人与人之间就应该做到相互理解、相互尊重、相互支持、相互合作,心往一处想、劲往一处使,共同推进事业向前发展。一个单位的人员来自四面八方,不管生长于干部家庭,还是出身于平民百姓,大家都来干事创业的,同志之间、上下级之间、邻里之间关系应该融洽,努力创造事业兴旺发达、单位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。反之,如果纷争不断、内耗重重、离心离德,必然导致人人心灰意冷,个个梦想破灭。从这个意义说,坚持与人为善,利人、利己、利社会。为此,青年警察应该大力提倡与人为善,使大家之间多一份尊重和信任,少一点轻蔑与猜忌;多一份支持和帮助,少一点排斥与拆台;多一份理解和宽容,少一点挑剔与苛求;多一份坦诚和关心,少一点掩饰与冷漠,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。
四是要光明磊落,“胸怀坦荡”。作为青年警察,要想使自己能够健康愉快地工作生活,就应该用君子“胸怀坦荡”的内省美德修养自己,努力消除心中存有那些诸如悲观、烦恼、忧愁、怀疑、嫉妒等心胸狭窄的东西,保持胸怀处于四种良好的“坦荡”状态:保持处于“容人”的博大状态,练就胸怀“能容天下难容之事”的本领,能最大限度地容人、容言、容事,不管是与自己合得来的还是有隔阂的人都要一视同仁,不管顺耳之言,逆耳之音,还是反对之词,都要听得进去;保持处于“让人”的优良状态,工作生活中同志之间时常会产生一些矛盾、争执和误解,这些都是正常现象,关键是每个人都要做到“让”字当头,“让”出风格,“让”出品德,“让”出风采,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;保持处于“求同”的科学状态,寻求别人与自己的共同点,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,寻找沟通的钥匙,就会产生同化,产生团结和谐的动力;保持处于“淡泊私利”的轻松状态,做到心胸开朗、无仇无怨、无悲无悔,思想开朗,名利地位顺其自然,遇到特殊情况学会冷静应对,拿得起、放得下,做到“坦荡荡”,保持胸襟永远皎洁光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