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甲老人勇救人质——孙必干

  【人物事迹】

  孙必干,63岁,原驻伊拉克使馆复馆小组组长。

  2004年7月9日,7名中国外交人员和6名武警官兵在伊拉克曼苏尔饭店的一间普通房间里,展开了一面崭新的五星红旗,庆祝中国驻伊使馆正式复馆。虽然这只是一个简单的仪式,但对孙必干领导的中国复馆小组来说,却是一个来之不易的日子。

  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战争爆发;5月,美军宣布结束对伊拉克为期40多天的大规模军事打击;6月,中国政府开始着手进行驻伊使馆的复馆工作,当时,已退休半年的孙必干,临危授命,接受了这项任务。

  【赏析】

  全词展现出一种典雅之美。一是多用雅词古语,如“花甲之年”“临危受命”“远离故土”“续写使命传奇”等,读来韵味十足,文气扑面。二是多用对称句,如“为了达成和平,他游刃于战火之间,为了挽救生命,他斡旋在死亡边缘”、“前方,是他必赴的使命;身后,是让他骄傲的祖国”,节奏整齐,读之琅琅上口,且内容上形成两两对照,让听众加深理解。三是巧妙引用名人名言,“苟利国家生死以,岂因祸福趋避之”是林则徐的豪言壮语,曾被温家宝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引用过,此处用来礼赞孙必干老人为国尽忠的思想境界,是合适不过的了。